为深化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交流,喀什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喀大聚能,疆韵新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学生点亮科技之光。2025年7 月 6 日,物电学院8名师生走进喀什市二十一中学,开展“喀大聚能,疆韵新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融合高校文化体验、新疆生态保护教育、趣味科学实验及素养拓展活动,致力于为青少年突破语言能力提升与教育视野拓宽的关键瓶颈提供系统性支持。活动伊始,我院“喀大聚能,疆韵新生”实践团走进二十一中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课堂,以“喀大聚能,疆韵新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开启一场融合边疆文化与科学探索的旅程。活动开场,学院团委纪钰祺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富有感染力的开场讲话瞬间点燃了学生热情,为课堂注入蓬勃活力。
随后,陈倚良同学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图文引领小同学们“云端”漫步喀什大学。画面中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宽敞明亮的教室、葱郁的林荫道交织,生动阐释了这所高等学府作为喀什地区知识灯塔的学术环境,呈现了喀什大学良好的办学硬件条件和宜人的校园环境,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喀什大学完备的教学设施和支撑高水平学习的校园环境。

“这个纸杯里的小球会弹多高”随着问题抛出,物理与电气工程专业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现场演示的力学试验将抽象原理化作指尖可感的能量流动。在“太阳能路灯原理”互动环节,踊跃举手的同学如林而立。当一名同学准确解析光电转化过程,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时,体现了互动环节在深化概念理解上的成效。

随着苍鹰飞过昆仑山崖的影像展开,课堂转入新疆生态保护篇章。PPT逐页呈现胡杨林间的鹅喉羚、帕米尔高原的北山羊,阿勒泰山脉上的赤狐阐释这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维系生态的关键意义。“请辨认视频中的珍稀物种!”问题刚落,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便响彻教室:“那是胡杨林!”“我看到了和喀什大学里一样的黑天鹅!”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正是生态守护者最珍贵的雏形。

课堂在“词语接龙”中迎来高潮。“葡萄干!”“干净!”“净土!”清脆的童声编织着地域文化的经纬线。“逛三园”环节更掀起思维风暴:“动物园里有雪豹!喀什美食园里有大盘鸡!水果园里有无花果!”抢答声浪中,新疆知识已化作跃动的音符。当每个同学都拿到小奖品时,欢笑里浸透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认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活动在红歌联唱中落下帷幕。物电学院实践团与小同学们齐唱《歌唱祖国》,稚嫩童声与青春歌喉交织汇成信仰的强音。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时,歌声飘扬在二十一中学的天空中,将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的信念播撒在喀什的沃土中。

此次授课实践,不仅让学生们在力学实验中触摸科学脉搏,于珍稀影像间读懂生态密码,更在欢声笑语中筑牢文化认同。物电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在活动形式上不断创新,结合设计专业特色,将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项目,让社会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火种的交接。
撰稿:何浩
校对:胡西旦·吾甫
审稿:王继新
2025年7月6日